Board logo

標題: [世史] 歷史DBQ心得分享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King_Lai    時間: 2016-3-5 08:59 PM     標題: 歷史DBQ心得分享

小弟曾在2011AL 歷史科取A,做過DSE2012-2015PASTPAPER後,發現考生常在以下位置失分。

1.
「最xx因素」/「主要因素」: 當題目問到「最」呢一個字的問句時,即比較多過一個因素的相對重要性,例如2014Q4(b)「就影響1945-2000年間的國際合作而言,意識形態是否最重要的因素?」意識形態可以視作因素A,而題目無俾到其他因素(因素B及因素C)作互相比較,所以要自己作因素B(
經濟利益)及因素C(如歷史仇恨)等比較佢地係影響1945-2000年間的國際合作上意識形態係最重要因素,以凸出佢的重要性。
例如: 經濟利益(因素B)亦是影響1945-2000年間國際合作的一個重要因素,例如: 1947年面對歐洲戰後困境,美國推出馬歇爾計劃協助復興歐洲的經濟。然而,若不是美國為了強化資本主義體系,其便不會急於重建歐洲夥伴的經濟以抵抗蘇聯的抗張,可見意識形態仍是較經濟利益更影響1945-2000年間國際合作的的因素。


2. 一問兩答式問法:

例如2014Q3(b)「大躍進運動及文化大革命兩者都是意圖好,後果差。」,如果答大程度同意大躍進運動及文化大革命是意圖好,後果差,但集中討論只討論「大躍進運動,文化大革命後果差,因大躍進運動引致了三年大饑荒,文化大革命導致了權力鬥爭,國家經濟發展緩慢」,而忽略回答「意圖好」是否成立,便只回答了後半題而得一半分數。
正確回答應是: 大躍進運動意圖是好的,因為它希望為人民希來繁華和豐盛的生活,根據資料F,載著人民和工人的龍正通往「大躍進」入口,入口內遍佈裝修華麗的大樓,可見大躍進運動嘗試為人民帶來穩定,繁華的生活。然而,根據資料G1958-1962年中國的國民收入由1953-57年的8.9%增長率急跌至-3.1%,證明1958年推行的大躍進引致人民生活困苦。可見大躍進運動雖意圖好,但後果差。

3. 就題目的模糊問法先下定義:
如果題目中涉及一些歷史專有名詞或無稜兩可的詞,如「轉捩點」(2014年Q4(a)),「資料C及D中對巴黎和會締造者的批評」是否「公允」(2015 Q2 (c))等,可先為這些詞下一定義,以便閱卷員了解它們指什麼,進一步了解你的答案。
例如2014年Q4(a)):「轉捩點」指若一個年份前後於一個國家不同方面都出現了根本的變化,而這些變化是會形成一趨勢並持續一段時間的,該年份可視之為該國家之轉捩點。
1954年在成員國方面可視為教科文組織歷史的一個轉捩點。在1954年前教科文成員國是受限制,並禁止共產國的加入。根據資料H,「194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不獲接納為成員國」,但在1954年後,共產國得以進入教科文組織,成員國不再受限制。根據資料H,「1954年,蘇聯終於加入成為成員國」及「1959年,一名俄羅斯人獲委任為自然科學部的主管」,顯示出共產國的參與越來越受歡迎。
(2015Q2 (c)): 資料C對巴黎和會締造者的批評為他們正在為歐洲和平增添負累。根據資料C,1919年條約,即凡爾賽條約,被描繪成為和平女神身上的鉫鎖(鐵球),代表歐洲和平將因凡爾賽條約這負累而無法達致。
而公允是指建基於事實,沒有扭曲事實而偏袒任何一方。資料C對巴黎和會締造者的批評是公允的,根據個人所知,凡爾賽條約中戰爭罪責條款將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責任推向德國,引起德國人不滿,種下德國人復仇情緒,影響歐洲日後和平。可見資料C對巴黎和會締造者的批評是公允的。





4. 比較看法(沒有「最」、「主要」等字眼):
當題目要求比較兩個人的看法/兩件事,即比較兩種看法之間的相同之處及相異之處,例如2015Q1(a)「比較康有為及鄒容兩人對中國革命前景的看法」,應從資料中搵出兩個人對中國革命前景的看法,再講出當中的相同之處。如康有為及鄒容均認為中國革命將會引致中國的各種破壞。根據資料A,康有為指出「革命未大成也,必省縣各立,......各自併吞,各自屠城,血流成河」。而根據資料B,鄒容認為「文明之革命,有破壞,有建設」及「為國民購自由平等獨立自主之一切權利」,可見康有為認為革命將引致民眾傷亡及屠城的破壞,相同於鄒容認為革命於破壞而再建設。
然而,康有為對中國革命前景是難以取得成果的,據資料A,「各省各縣語言不通,和懷的心,各私鄉土」證明康有為預測革命會因各人私心而終會失敗,此看法不同於鄒容認為革命終會成功為中國帶來文明及幸福,根據資料B中「為建設而破壞,為國民購自由平等獨立自主之一切權利」及「革命者,由野蠻而進文明者」可見鄒容預算革命可引領中國走向文明。




Q1: 如果DBQ中出了一題完全沒有溫過的題目(如整個香港史),點算?


經驗所得,一part 11分的DBQ問題,大約只憑資料已可答到6-8分的答案,例如2014Q1(a)(b)為香港史,即使完全無溫過香港史,都可以從資料A中得出(a)20世紀初香港現代化有業務多元化(保險、餐飲業等)及業務遍佈中國及亞洲各地的特徵(天津、星架坡及暹羅等地)(4/4)(b)部亦至少可得出資料B為中國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作出支援「馬態彪先生中年致富,輔助孫中山先生進行革命,慷慨捐資」(2/7)。即考生如果無溫過香港史,亦可以拎到6/11分,而且一般考生在這一部分表現一般,只要考生在其他題目發揮良好,仍有高機會取得5*甚至5**(一般78-80%已經可以取得5**)


小結:
7-8分題(跟據資料+個人所知)個分己相當於1/4Essay,所以出卷員會問得較叼轉,因此作答時三思而下筆,並系清楚「根據資料」,「根據個人所知」才寫出答案,以免失無謂分。(全卷105分鐘,即2分鐘左右拎1分,7-8分題應用14-15分鐘內答完)
作者: revlphantom    時間: 2016-11-7 09:38 PM

thxxxx
作者: king001    時間: 2018-1-18 01:13 P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chenlina    時間: 2018-10-4 02:16 PM     標題: Re: ghn Harris and Robert Vyse each sco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Sorarunanase    時間: 2020-5-13 05:42 AM

Thx




作者: CSIII    時間: 2020-6-2 11:48 AM

thx.








歡迎光臨 小卒資訊論壇 (http://lsforum.net/board/) Powered by Discuz! 6.0.0